2019-12-18 12:35:17 来源:环球娱乐在线
文章摘要
导致我们觉得《吐槽大会》离我们的心里预期远了点,期待有更好的网综。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吐槽大会》在当年时如何火的,在众多的网综中,为何《吐槽大会》能脱颖得出,一枝独秀于综艺之林。
第一,节目设置的创新
1、吐槽的主题。相比较以往的网综码人堆明星不一样。《吐槽大会》除了请大咖的明星来以外,还突出了题眼——吐槽,这是以往网综所没有的体验,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吐槽大会》嘉宾一个幽默的方式就观众感兴趣的点“主咖”进行吐槽,作为“主咖”的嘉宾用戏谑或自嘲的方式反驳嘉宾的吐槽,这种节目结冰人多势众“欺压主咖”的节目形式不仅具有剑拔弩张的对抗性同事又因为其轻松愉快的语境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的喜剧效果,而“主咖”在面临吐槽时如何既巧妙又直观地反击嘉宾也成为了《吐槽大会》精彩看点。
2、嘉宾演员整容的跨界及咖位。《吐槽大会》所请的明星咖位都比较大牌,而且不限于演员,有文体明星,各行业的佼佼者,还有刚开始不被传统媒体所重视的网红及网络从业者,从年龄上也是多元化。不同年龄层次的嘉宾势必会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不同领域不同个性甚至互相不认识的坐在一起互相吐槽,为受众传递着多元化的观点和视角,而正是由于这些多元的不同才让节目有了更独特的色彩。
3、打破界限。在《吐槽大会》没有年龄、辈分之分,既然来吐槽大会,就要做好准备接受吐槽的心理。各行业的后辈可以直言不讳的吐槽王刚、唐国强这种老前辈,不同去在意辈分所带来的限制,这给观众也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节目氛围,主持人和嘉宾风格随意,雅文化和俗文化相互碰撞,共同填补雅俗文化鸿沟,使其成为一种“通俗的雅文化”。
这样的节目设置,保证了各个层次的收视群体和受众面。使得不同行业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关注的点。
第二,作为明星和观众的一个桥梁,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
当明星出现了一些绯闻或则时间的时候,通过《吐槽大会》这种平台对以往所发生的事做一个解释、声明,通过吐槽事实而非的手段轻松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和嘉宾一起的“互怼和自黑”看似是为了营造节目综艺氛围的玩笑,实际上却是一个直面自我的过程,在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进行激烈碰撞的时候,就是主观时间和客观世界进行对决的时候,撕去综艺的外衣,《吐槽大会》实际上是在向这个社会输出一种新颖的公关方式,在戏谑中进行思考,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第三,广告的精准植入。
《吐槽大会》的广告和以往的其他综艺节目不一样,广告植入的天衣无缝,改变了以往的观众的一播广告,就换台的僵局,而是采用了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接受广告的播读,甚至于专门通过彩蛋等形式来策划广告,让段子与广告的有机融合,以至于给观众一种高级幽默的感觉。
第四,碰到好的时代变革和环境变革
2015年其,广电总局下发一系列政策以控制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的播放量,将卫视综艺节目的播放量下调之每年两档,同时更是严格把控每年引进国内的海外电视节目。对于综艺节目具有高度收视需求的用户纷纷转向各大视频网站,在互联网讯息极为发达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双向传播”的优势,可以使制作单位在制作一部网络综艺节目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途径与观众进行性良好沟通,及时了解受众对于节目制作的要求和喜好,在制作过程中迎合大众审美和市场需求。
以上几点促成了《吐槽大会》一出来就获得局面。
但是纵观现在《吐槽大会》
1、从节目所请的明星咖位来说也不及以前,而且也不是有热点、有争议事件的明星,这就导致观众的收看欲望降低。
2、从近几期的节目来看,吐槽已经大不如前了,不管是段子、包袱还是吐槽的力度,题材的切入点没有之前的立新面,给人一种食之无味之可惜的鸡肋感。
3、观众的审美疲劳及节目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导致失去观众层。
4、网综的百花齐放态势,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5、现在的节目,吐槽没有达到观众想看的点,观众就是想看一帮人拿着呗吐槽嘉宾的热点事件做槽点来,而且是不遗余力的,现在,都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说一点,观众肯定不买账了。
所以觉得这些原因导致我们觉得《吐槽大会》离我们的心里预期远了点,期待有更好的网综。
不知道你是否支持马伊琍开始新恋情吗?关于马伊琍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